2019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后,油气行业怎么看怎么干?能源专家们在关注和研究什么?对年内油气领域的热点话题如何评说?
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海外投资
我国对外石油投资合作成绩斐然。我国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出于对石油供应安全的考虑,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便正式开启了“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具有开发和出口本国油气资源来发展自身经济的内在动力,而我国则正好具有进口海外油气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得油气合作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抓手。
对于未来石油对外投资合作而言,我国面临的自身优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自身持续增长的油气需求。近年来,全球石油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低迷,供过于求的情况预计在2019年将继续。持续的油气需求不仅是我国对外石油投资合作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吸引海外油气资源国加强与我国石油合作的重要基础。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2019年,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对搞好与 “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政府的外交关系,促进更多、更大油气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外部机遇来看,油价的持续低位徘徊以及低油价下的资源国财政压力是我国对外合作的重要机遇。很多机构的研究均显示,当前油价低位徘徊的趋势将延续到2019年。而纵观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低油价期间均是企业兼并收购、优化资产组合的最佳时期。我国完全可以借助这一外部环境,实现对海外资源的低成本获取。另外,我国对外油气合作的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石油在其经济中占的比重都较大,这意味着持续的低油价将使得这些国家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这也使得他们更有意愿寻求对外合作,这也是我国的外部机遇。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油气需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而国内的石油供应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增长,目前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年产量低于2亿吨。这意味着,我国持续推进和加大对外石油投资合作的意愿仍然强烈,这就决定了海外油气投资的规模可以预期仍将增长。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伴随着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趋势的变化以及石油市场格局的变化,未来石油对外投资面临的竞争将更大,且投资目标资产的风险也越高 (超深海、两极地区、非常规油气等)。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加快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投资的效益观,推进高质量的海外投资合作。
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和储气库建设
“天然气供应”近年来成为油气行业的热门词汇,从整体上来说,因为有了以往的经验,2018年天然气在供应方面的问题不大,而取得这一成绩也是国家及企业多方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的未雨绸缪,2018年初,相关部门就对2018年冬季的天然气供应提前作出了部署,企业也提前行动,积极备战冬季保供;其次从上游环节来说,虽然目前具体的数据还未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天然气的产量较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包括常规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等,这就从源头上保障了天然气的供应;第三则是在进口方面,我国也加大了协调力度,包括三大油企以及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进口LNG,加强了天然气的供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国家层面加大力度,协调管道的互联互通,油气企业抓紧落实,积极推进天然气保供全国一张网,这使得互联互通成为天然气供应的一个亮点。
2019年,加强管道的互联互通也将是天然气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一旦全国一张网的格局形成,除在天然气供应源头出现问题外,基本不会再出现天然气紧缺的情况。无论供应方在哪里,天然气都可以通过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为需求方提供充足的气源。比如目前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天然气供应可能会相对紧张,如果实现天 然气全国一张网,就可以“南气北上”,让北方地区可以享受到南方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同时,随着管道互联互通的推进以及后续如果成立管道公司,也可以让供需双方通过市场竞争,进一步推进油气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油气行业自身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尽相同,所以每年的供应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策来推动。最有效的加强供应的手段其实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供需双方通过市场来解决资源流向的问题。
加强互联互通的同时,也要加强储气设施的建设,如果储气设施不尽完善,仍将掣肘天然气的供应。我们知道,储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同时,储气库的建设、运维也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企业对于建设储气库的热情往往不高。而推动储气库建设的核心其实是天然气的价格机制。天然气价格应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有所调整。而在这种动态价格的机制下,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预判,积极完善储气设施,从而推动我国储气体系的建设。
立足长远调结构
2018年国际石油市场上演了一场 “过山车”的历程。2018年10月3日布伦特原油出现了86.29美元/桶的最高价,对比2018年1月2日上涨了19.72美元,涨幅为29.62%;最高与最低的价差为35.82美元,跌幅为41.51%。2018年12月31日布伦特收盘价与2018年1月2日相比下跌了12.77美元,跌幅为19.18%。
形成以上局势的主要原因:一是201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仅为130万桶/天,而供应增加为357万桶/天。二是快速上涨的油价使世界炼油三大指标从2018年第三季度末开始下跌,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库存超过五年平均值,油价高涨、经济下滑、社会动荡传递链接开始发力。三是2018年6月第4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停止减产,2018年11月5日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生效,但中国、印度、日本等八国和地区获得豁免。市场紧张气氛一扫而光,石油价格一跌再跌。
2019年国际石油价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2019年世界石油需求预计增长140万桶/天,总需求量预计达到1.006亿桶/天,增长1.4%,比2018年增长0.1%,低于2017年的1.6%。
2019年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为310万桶/天左右,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120万桶/天。从北极到拉美、非洲沿海等地区,新油田不断被发现并迅速被投入生产。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库存为44.407亿桶,可供消费92天,可满足进口的需要190天。市场普遍认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至少需减产140万~180万桶/天,俄罗斯对减产提高油价不热心。如何平衡好伊朗、伊拉克等国的关系,落实减产是欧佩克头痛的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会继续成为油价的“守门人”,因为高油价既不利于世界经济,也不利于其选票和谋求连任。更为重要的是,2018年7月16日赫尔辛基会谈,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统一了对油价的看法;2018年10月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已成为钳制沙特强有力手段;美国部分议员持续推动“反欧佩克法案”,欧佩克目前已避谈油价问题。
2019年,预计布伦特均价为65美元/桶。受多种因素影响,2019年油价有出现80美元/桶或更高、或40美元/桶或更低的可能,但都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
目前,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正在持续扩散,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石油价格都将保持相对低位,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风险不断加大。对于我国涉油企业来说,要在低油价下学会生存,严控各成本支出,通过科技革命等手段,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严格风险管控,学会与狼共舞。我国的石油企业,要将低油价作为未来经营和长期发展的约束条件。